為什麼會做「焦慮夢」?該怎麼改善?

管理壓力能幫助你更安穩地入睡。

· 焦慮,夢,壓力管理,睡眠,放鬆技巧
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:半夜從夢中驚醒,心跳加速、滿身冷汗,醒來後還覺得緊繃不安?
這很可能就是 慮夢(叫壓力夢)

什麼是焦慮夢?
焦慮夢經常遵循某些「典型主題」,包括:

  • 落或失去控制:突然從高處掉落、滑下樓梯,或腳下的地板崩塌。
  • 被追趕或攻擊:不斷逃跑或躲藏,但始終無法脫身。
  • 準備不足:到達學校或工作場所,才發現忘了重要考試或會議。
  • 掉牙:照鏡子時看到牙齒斷裂、脫落或逐漸消失。
  • 遲到或迷試著去往重要場合,但錯過交通工具、走錯路或到了錯的地方。
  • 工作失敗:錯過重要期限、無法完成任務,或被主管/同事公開責備
  • 與親人爭吵:夢到與親近的人激烈爭論,情緒緊繃且失控。
  • 死亡或受傷:夢見自己或所愛的人受傷或死亡,醒來後感到震驚與難過。

和「惡夢」不同的是惡夢多半伴隨強烈的恐懼或駭。 焦慮夢 則更偏向「擔「不安「壓力感」,雖不一定嚇人,但同樣讓人醒來後覺得很累。
為什麼會做焦慮夢?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是最大原因。

雖然科學家仍未完全理解「為什麼我們會做夢」,但有一種理論認為:夢境幫助大腦處理情緒、儲存記憶並解決問題。夢就像是一種「心理整理系統」,能讓我們處理白天經歷的事情,特別是那些帶有情緒張力的事件。焦慮夢通常是壓力與情緒過載的反映,是大腦在睡眠中持續處理擔憂與未解決的緊張。壓力會導致睡眠品質變差,也更容易觸發這些夢境。因此,在壓力較大的時期(例如失去親人、搬家、換工作或準備考試)發生這些夢是很常見的。若合併有憂鬱症、物質使用障礙,或焦慮相關疾病(如 PTSD 或恐慌症),也可能增加焦慮夢的頻率。

如何減少焦慮夢?

1. 培養睡前儀式
睡前 30 分鐘放下手機、電視等電子產品,可以改成閱讀、伸展、聽音樂,幫助大腦進入休息狀態。

2. 白天寫下煩惱
10–15 分鐘寫擔心的事,避免焦慮在夜裡入侵。

3. 嘗試夢境日記
記錄夢境,幫助發現壓力的來源與模式。

4. 練習放鬆技巧
腹式呼吸、漸進式肌肉放鬆、冥想,能有效降低焦慮。

5. 不要在床上焦慮
床只用來睡覺和性行為,有睡意才躺床,不要在床上滑手機、工作或煩惱以避免大腦將「憂」結在一起。

6.實踐自我照顧
意安排讓自己感到快樂、促進身心健康的活動。

*小提醒
如果焦慮夢影響你的睡眠或生活,甚至伴隨焦慮、憂鬱或創傷經驗,建議尋求心理師或身心科醫師的協助。

你值得更安穩的夜晚與更自在的白天!!